Thursday 8 March 2012

养老系列之一:质疑你的退休计划

每年2月的最后一天,是购买上一年RRSP额度的最后期限。在这之前的几个月里,你会看到这一类的广告和文章铺天盖地。政府在过去的几年中陆续将RRSP的购买上限提高到2011年的22, 450元,并加强各种宣传手段以提高人们的储蓄和养老意识。

我过去也是RRSP的忠实购买者,每年必然买足上一年报税评估所批准的上限。收到退回的几千元的税款,感觉自己理财有方, 自信将未来和退休生活把握在自己的手中。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感觉到RRSP其实更象一个陷阱。身边所有的人都告诉你:买RRSP是你的是明智之举,久而久之,你不再置疑。RRSP的供款是可以免税的,收入越高的人,受益越大,但是RRSP的功能只是推迟缴纳税款, 你最终在提取RRSP资金时还是要交税的。有效的RRSP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前提:第一,你退休后的收入将低于现在打工的收入,因此,你将现在收入的一部分转移到未来,按未来较低的税率交税。第二,你在选择RRSP的投资方向上没有犯下毁灭性的决策错误。第二个前提与个人的运气,经验,时机密切相关。姑且不谈在你退休之前,证券市场可能出现的颠荡起伏对你RRSP回报的重大影响;姑且不谈近年来,RRSP的表现成为很多人不愿多想和多谈的话题的事实。让我们假设在未来的几十年里,RRSP的表现如你所愿。那么就让我们来重新审核一下第一个前提:你退休后的收入将低于现在打工的收入。是吗?为什么你就不能超越这个局限呢?你为什么就如此轻易地接受他人对你生命轨迹的裁决呢?

我们的思维和对很多事物的感性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主流意识的潜移默化。你的人生之路:努力学习,高等教育,优越职位,结婚生子,买房买车,养儿育女,逸享天年,  成为我们心目中完美的中产阶级之梦。因此,人到中年的你努力工作,以一份不错的工资供房供车,供孩子享受最好的教育。等到孩子独立了,房贷还清了,靠多年的积蓄退休养老。在这种思维框架下,你退休后的收入理所当然的将低于现在打工的收入。你认命,并感觉良好得认为自己为着梦想而活。

我要告诉你的是另外一种思维方式:“Dare to Dream(敢于梦想)” 这里的梦想大大超越大多数人苦苦追求的梦想:你的收入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积累的RRSP的资金只会在将来为你带来更高的税率!
我告诉你的不是奇迹,不能改变你前半生需要努力工作,辛苦持家的事实,但是,可以改变的是你对财富和个人局限的重新认识。首先你要理解动性收入和惰性收入的区别。所有凭借体力和脑力工作产生的收入都是动性收入。而靠投资产生的收入是惰性收入。动性收入在你退休时自然就不存在了。然而惰性收入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正确的投资思维是,依靠动性收入积累的财富购买可以创造惰性收入的投资物业。当投资物业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惰性收入日益增加时,就可以减少甚至完全脱离对动性收入的依赖。

出租物业就属于这种可以为你带来日益增长的惰性收入的投资。试想你的投资物业的年租金收入为6万元,经营成本1万元。贷款利息每年15千元。那么,在投资的早期,你的纳税收入为35千元。随着贷款的减少,贷款利息也随之减少,直到为零。假设20年后,贷款完全还清,你的纳税收入将从最初的35千元增加到5万元。如果让我来规划你未来的20年的话,你拥有的将是4户,5户甚至更多的投资物业。20年后,一方面孩子自立,你不再享有抚养未成年人,支付学费等而得到的税务优惠;另一方面,投资物业可抵扣的利息支出大大减少,你将来避税都来不及,哪里存在未来税率较低一说?

政府极力鼓励RRSP有其原因,首先,政府自身的养老金体系岌岌可危,加拿大总理哈伯在瑞士世界经济论坛上尝试性地提出加拿大在未来几年内可能推行一系列养老金制度改革的言论(其中包括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从65岁提高到67岁)引来国内轩然大波。养老金制度改革举步为艰。聪明人早该从政府的种种举动中看清形势:靠政府不如靠自己。其次,政府的职能不是教你如何成为人上人。政府更关心的是:更少的人沦为低收入人群,从而加重社会福利体系的负担。因此,政府从Average Joe(普通人)的角度出发,告诉你RRSP是你的明智之举,人生之路。

电影《Matrix》中描述的是在未来世界中,为大多数人所坦然接受的现实,实际上是由机器人世界制造出来以安抚和麻醉人类的模拟现实。人类生活在没有痛苦的模拟现实中,失去了其思考和反抗的能力,人体的能量和磁场被机器人世界利用为能量来源。主人公的使命就是让更多的人从幻想的世界重回现实。我写此文的目的就是希望你对生活中一些已坦然接受的现实再多思考一下。

那么,在下一年RRSP季节来临之际,你是否会多一点疑虑?当别人告诉你:20年后你的税率会低于你现在打工时的税率时,你是否会对这样的一概而论提出异议?最重要的是,你是否对自己的将来充满信心,你知道,只有你敢于梦想,才可能超越平凡。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