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13 October 2011

投资中的一点"另类” 思维

 11年半前我初到加拿大的第二个星期就拿到了一个工作offer。在一家位于ShepperdKenndy的房地产管理公司做地产财务,年薪43千。我一口回绝了offer, 理由是地点太偏。差点没把那个职业中介给气死。从那以后,我居住和工作的地方就没有出过Bloor以北,是一个典型的downtown一族。由于工作环境和地理位置的原因,我和华人的社交圈交流不多,直到三个月前我决定向多伦多的华人推广我的投资模型时,才发现彼此之间需要不少的沟通。

与我相反的是,大多数华人可能几年都不会下downtown来,对downtown的印象是又挤又乱,到处是单行道和行人,没法开车。撇开个人对自住房产的喜好不谈,对于投资房产来说,我对downtown是情有独衷。由于临近港口,铁路站和地铁以及宾馆,餐饮,娱乐等完善的设施,在未来的若干年内,多伦多的市区仍将是各大跨国公司,金融集团的中心所在;仍会是各种高薪职业求职地;仍会是各类年轻白领的向往地。我有一些在加拿大土生土长的华人朋友(Canadian Born Chinese),大学一毕业,就迫不及待地要离开父母在Markham, Richmondhill的住所,到downtown自立。近年来,当众多华人孜孜不倦地在越来越北的地方买地建房时, 由于高油价和日益恶化的高速交通,  越来越多的西人却正在从城郊向市区回流。

我为什么对downtown的投资情有独衷? 这里指的downtown泛指地铁延线以及公共交通所及之处。因为一方面,多伦多不同于上海或北京,不可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建出网络四通八达的地铁线,也不可能大面积地征地,动迁居民来修建高速公路。由于有多重的劳动法和严密的工会保护,挖地铁是挖一条,亏一条。由于涉及人权及环保因素,在多伦多建造新的通往市区的高速公路几乎不可能。市政府没有很大的动力和财力去大规模地发展公共交通和地面基础设施。60年代修建的Allen公路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政府的初衷是修建一条北至401公路,南至Bloor/Spadina的高速公路以缓建DVP的压力,但是由于涉及到巨大的动迁阻力和对财力的需求,不得不在南端终止于Eglinton。另一方面,有统计调查证明,城市越紧凑,城市的人口就越稳定,对公共交通和基础设施的压力就越小,对环境的污染也越小。因此,市政府规划的重点不在于城市向外夸张,而更注重如何在已有的市中心范围内最大程度地提供可承担住房和进行城市改建。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多伦多政府有一项鼓励房产所有人为更多市民提供可承担住房的政策,只要房主在15年内将租金控制在多伦多市区平均价格以下(2010年两卧的平均价格为 $1,100),就能获得最高每户24千元的政府补助。当你拥有一个10户以上的公寓楼时,这可以是一笔很可观的数目。

只要你留心,就能在市区发现一些有意义,有潜力投资项目。例如,有一块69尺乘以89尺的地皮,由于污染物渗入地下,需要花费25万来清理地下水及周围土质。地皮的要价为27万。但是,这样一块在downtown的地皮可以建造5-6幢排屋,每幢售价50-60万左右。与这块地皮连接的是学校和居民房。可想而知,这样一个项目,会得到周围邻居和市议员的大力支持。你在创造利润的同时也获得社会的尊重。

投资人最关心的问题是“如果房价跌了怎么办?”我的回答是:“当经济衰退或者房地产市场开始下跌时,在成熟而良好社区的房产对不良经济状况的抵御能力绝对要比新兴社区或是楼花投资强的多。 同样的买地建房,一个在downtown的好社区,一个在北边。一旦房地产市场疲软或是卖价不如人意,在downtown的好社区房产的租金足够支付所有的运行费用和还贷,北边的房产就会陷入进退两难之境。10年,20年后,不论房地产市场如何,大部分的贷款已经由租客偿还了。你得到的实实在在的有形资产。我之所以一再强调社区的重要性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投资风险。

在房产地点的选择上,还有一个现象,在中国人身上显得尤为突出:就是将“名校”的所在地列为房产的搜索范围。房产和教育是中国人心中两个不可割舍的情节,因而,大多数人自然而然地把两者结合起来:住在名校区附近。这一点本身无可置疑,但是如何定义“名校”,以及过高评估名校附近的房产价格却是值得三思的。所谓名校,无非是FI的排名。FI按照学生的阅读,写作和数学的综合成绩单排名。说到底,还是以考分来衡量高低。结果很自然:排名前列的是以亚洲学生为主的学校。我看到过另外一个排名,就是学校除政府拨款外筹资的排名,这些学校多数在一些西人聚集的社区,FI排名可能并不很高,但是,由于在社区里家庭收入普遍较高,家长更愿意为学校的各项课外活动需要的资金捐款。这里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兴趣班等等。由于多数学生家长是律师,医生,政界要人,孩子从小生活在不一样的的社交圈中。大家都是过来人,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后,是考试能力更有用,还是人际关系更有用?

翻开众多为华人提供的杂志和报纸,读者可能会发现我的文章有些与众不同。无论你认为是有新意,还是另类,我希望的是为投资人带来一些不同的投资概念。我相信这一点:“做你懂的事”。而不是人云亦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